×

光明乳业

与外资缠斗十几年都没事儿,如今,光明乳业却快被自己人搞死了

rydaily rydaily 发表于2018-08-30 15:09:46 浏览35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8月21日晚间,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光明乳业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张崇建、总经理朱航明的辞职报告,两人均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当前所担任职务。

尽管没过多久,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就回应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双双辞职只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与公司业绩无关。但在很多脉脉用户看来,这两人同时"辞职",与光明乳业的业绩有着很大关系。更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二人的离职并非个人原因,而是光明乳业党组会议及光明集团会议研究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同时,根据此前光明乳业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为105.71亿元,同比下滑了3.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下降8.58%。

在业内人士的爆料,以及光明乳业下滑的业绩报告面前,其董事长、总经理为业绩买单而辞职的说法,也就更让人信服了!

而事实情况是,光明乳业已经确实大不如前了。有脉脉用户表示:在2002年,光明乳业凭借酸奶和鲜奶业务,取得年营收50.2亿元的好成绩,而当时的伊利则不过40.1亿元,蒙牛则只有区区的4.59亿元。借助亮眼的成绩,光明乳业成功上市,从刚开始的养牛场摇身一变成为"中国乳业第一股"。

但如今,光明乳业的总市值仅有124.3亿元,而此前是其"手下败将"的伊利、蒙牛则快速发展,市值分别达到1674亿元、999.51亿港元,光明乳业也从当时的行业第一变成如今的"行业小三"。

而究其根本原因,脉脉用户表示,无外乎三点。首先是光明乳业的核心软肋,即渠道建设。在此之前,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便利店的进入成本高,将中低价位的光明挡在门外。

对于便利店而言,利润是非常重要的准入门。但是,光明的产品相对偏向中低端,毛利率并不高,因此在渠道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对此,有相关负责人解释:我们是国产老品牌,针对的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必须更多考虑消费者的感情因素。

但是,考虑用户感情因素、避免因价格原因造成的用户情感流失问题,则使得光明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消失在便利店中,用户也越来越难买到想要的光明产品。此前轰动一时的"网友刷屏跪求光明冷饮涨价"就是这样的道理。而在今年年初,光明乳业曾宣布与阿里零售通合作,但这是否能弥补光明一直以来在渠道方面的短板,尚不能确定。

其次,在营收下降、开源受阻的情况下,"节流"就成了光明乳业的发展重点,而具体的做法就是:缩减广告和营销费用。根据光明乳业上半年财报,其销售费用为24.24亿元,广告费用为3.7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36亿元、4.40亿元缩减了不少。但在脉脉用户看来,伊利和蒙牛每年都花重金打广告、做营销,相比之下,光明的做法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其品牌影响力,进而影响销量和营收。

除此之外,体制问题也一直被认为是限制光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这绝不是换个董事长、换个总经理就能解决的。

(文章内容素材均来自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