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企 蒙牛 达能

达能减持蒙牛背后:外资乳企在华投资策略大调整

rydaily rydaily 发表于2021-03-02 15:09:40 浏览3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退一进间,外资乳企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正在发生变化。3月1日,达能方面宣布拟将间接持有的蒙牛股权转化为直接持股,以为下一步减持蒙牛股份做准备。而在去年进博会期间,达能宣布投资1亿欧元加码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和两处特殊营养生产基地建设。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2015年,雀巢、达能、恒天然、菲仕兰等外资乳业巨头均在华进行过股权投资,但近年来均以结束与中国企业“联姻”收场。与此同时,各大外资乳企均表示将加大在华投资,投资方向更侧重于创新、研发以及辅食、成人营养、特殊营养等高增长领域。

分析认为,外资乳企调整在华投资方向,一个大的前提是本地乳企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市场份额。未来外资乳企对华投资力度仍会加大,但传统投资板块收益下降,专业营养、新零售等将成为潜在投资方向。

达能有意减持蒙牛股份

蒙牛乳业3月1日发布公告称,达能亚洲有限公司(简称“达能”)通过中粮乳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乳业投资”)间接持有的蒙牛乳业权益将转换为直接股权持有。一旦获得监管批准,达能预期直接持有蒙牛乳业9.82%的股权,并正在考虑减持蒙牛股份。

达能方面也在同日发布公告称,将根据市场情况,在2021年通过一次或者多次交易减持蒙牛股份。目前达能间接持有的蒙牛股权市值约8.5亿欧元,2019年为达能贡献了5700万欧元的经常性收益。减持完成后,根据达能的资本分配原则,大部分预期收益将通过股份回购计划返还给股东。

上述消息发出后,业内对达能与蒙牛“分手”的原因进行了诸多猜测。蒙牛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对达能决议表示“理解和尊重”,公司业务发展和既定战略均不受影响。达能方面对此无更多评论,仅称“一切以公告为准”。

“达能深耕中国市场的策略并没有改变。”一位内部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已成为达能第二大市场。达能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加大在华投资,在上海建研发中心,在青岛买工厂,这些举动显示其对中国市场是有信心的。”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达能曾宣布在华投资1亿欧元用于设立上海开放科研中心,并在青岛和无锡布局特殊营养生产基地等。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谢伟博当时表示,“达能业务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中国市场,有着包括健康、消费等方面的诸多洞察,对本土化的发展有深入的数据化梳理与研究。借助国内外多个市场的多种资源,并充分调动中国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潜力,能发挥外联内引作用。”

对华投资策略大调整

近年来,对在华投资策略进行调整的外资乳企远不止达能。2019年3月,天图投资与通用磨坊发表声明,双方就天图投资购买全球第二大酸奶品牌“优诺”在华业务达成协议。天图投资全资控股优诺昆山工厂,并与通用磨坊达成授权许可协议,开展优诺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发生产和营销销售。

而自2019年8月以来,新西兰最大的奶农合作社恒天然一直在出售所持有的贝因美股份,持股比例已从最初的18.8%降至目前的2.82%。2020年10月,恒天然又将在其中国山西应县和河北玉田的两处牧场群及在汉沽的牧场,共以5.55亿新西兰元的总价分别出售给内蒙古天然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三元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此次达能减持蒙牛股份主要目的在于套现,为在中国业务调整做准备,以保证未来在华发展的可塑性和独立性。恒天然减持贝因美则主要是减少投资失误带来的损失。通用磨坊将优诺在华业务卖给天图资本,则是希望在市场峰值时卖个好价钱。“未来外资乳企对华投资仍会增长,眼下传统投资板块走到瓶颈,投资收益下降,需要作出调整,专业营养、新零售等都是潜在投资方向。”

反映在财报中,2013年、2014年,达能两次对蒙牛的股权投资分别约26亿元、51.53亿港元,以2019年达能间接持有的蒙牛8.5亿欧元市值计算,其投资收益基本收回。据达能最新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达能来自联营公司(其中包括蒙牛)的经常性净收入从9800万欧元下降至8500万欧元,这与蒙牛和雅士利的业绩表现有关。

无独有偶,恒天然撤出对贝因美的股权投资也与后者业绩表现有关。2019年8月,在贝因美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恒天然宣布出售持有的贝因美部分股权,作为业务扭转计划的一部分。2019年9月,恒天然宣布其新战略将更专注于餐饮服务、消费品牌和原料供应等更具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这也是其出售在华牧场业务的主要原因。

2019年,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销量继续下降,雀巢对银鹭的战略、产品组合以及业务计划进行了检视,并据此作了减值处理。2020年11月,雀巢同意向Food Wise公司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与此同时,雀巢宣布在哈尔滨双城投资4亿元,用于强化当地工厂的高端婴儿辅食和成人产品线生产。

继续押宝中国市场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外资乳企调整在华投资方向,一个大的前提是本地乳企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市场份额。在缺乏更明显差异化优势的前提下,外企的高成本导致品牌吸引力下降,不符合其在华投资的收益需求。“外企投资要有主导性的强话语权,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只是作为出钱的小股东,不符合其利益。”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2015年,雀巢、达能、恒天然、菲仕兰等外资乳业巨头均在华进行过股权投资,但近年来均以结束“联姻”收场。在此期间,市场环境及合作诉求均已发生变化。

2013年5月,达能通过与中粮的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4%的股份,引入了达能的酸奶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2014年2月,蒙牛向达能定增发行6.6%的股份,达能持有的蒙牛股本增至9.9%。而2013年左右,达能正经历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和中国反垄断调查的双重考验。

在宋亮看来,当年联姻中粮与蒙牛,无疑为达能在华发展提供了“庇佑”。如今,蒙牛自有酸奶业务已成长壮大,达能在华奶粉业务连续增长,加之联营公司投资收益减少,达能此时减持蒙牛股份也在情理之中。

2015年3月,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价格,完成对贝因美的要约收购。据知情人士透露,恒天然入股贝因美,看重的是其在中国市场的渠道,而贝因美看重的则是恒天然在新西兰拥有的奶源资源。然而,伴随贝因美2016年、2017年连续巨亏,双方“矛盾”也逐渐公开化。2019年8月,贝因美董事长谢宏称对恒天然减持股份持开放态度,“关键在于股东认同贝因美的战略和价值”,暗指“分手”原因。

尽管投资策略发生改变,但几大外资乳企依旧看好中国市场。2021年3月1日,达能在公告中强调,中国市场对达能而言依然极具战略价值,将通过在华的品类、运营和员工等方面继续履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恒天然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为更好地了解疫情环境下的行业趋势,我们正加大投资,并与中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目前中国市场占到恒天然1/4以上的出口额,“创新、可持续性和高效帮助我们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于2020年8月成立了恒天然集团和美安康上海创新中心。该中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回应客户需求,并进一步加快我们在中国的新产品研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