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脖子

破解“卡脖子”难题 助力乳业高质量发展

rydaily rydaily 发表于2021-06-22 11:37:50 浏览3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近年来,我国乳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向“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乳业如何赢得高质量发展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6月18日,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来自工业化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以及三元、伊利、蒙牛、菲仕兰、飞鹤、雀巢等十余家国内外乳制品企业代表围绕奶源基地建设及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还参观了三元食品工厂和科普基地。

加强产业链融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堂兵在致辞中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三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四是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在科技的支撑下,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李堂兵在致辞中还谈到,我国乳业发展还面临奶源供给不足、生鲜乳制品价格相对偏高、国内乳制品产量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奶源的支撑力,夯实乳制品产业发展的根基。

李堂兵指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下,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消费品工业的“三品”专项行动。今后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重点,发展奶酪等特色功能性乳制品;二是乳制品企业要将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和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乳制品品质;三是加强乳品品牌建设,从企业文化、历史积淀、产品特色等方面挖掘品牌价值,将营养健康、绿色有机等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融入到产品中;四是加大奶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巩固乳制品高质量发展根基;五是促进优势产业、产区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六是推动企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按照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要推动乳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要利用新技术来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表示,我国乳业在2020年快速增长,除了质量大幅提升外,还有国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对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健康食品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2019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19%,2020年达到23.15%,其中北京居民的健康素养达到36%,超越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公众对健康、营养的深刻认知以及高度的重视,对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健康食品的发展都有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以乳制品为代表的健康食品发展正迎来春天。”

任发政提醒,在乳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面对的危机和压力,首先就是原料乳供应不足问题。他呼吁,原料乳短缺将会是一个长期问题,希望我国骨干企业高度重视原料乳基地建设。同时,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奶牛养殖企业和乳制品生产企业而言,面临不小的压力。行业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并协力解决“卡脖子”的技术、产品、原料和装备问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致辞中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长达13年的时间里,包括乳业在内的食品行业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在这个过程中,最大成果一是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有大到强的提升,二是逐步消除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宅经济的兴起,网络销售的发展,对乳业提出了新的需求。乳业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价值和品牌的竞争,对消费者需求准确的把握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好的良机。”在谈及后疫情时代乳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时,孟素荷如是说。孟素荷理事长指出,未来要强化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开发奶酪产品方面,一定要探索中国式道路。因为中国市场对奶酪的需求绝不是西方式的,谁能够抓住中国人的胃谁就能够占领未来的市场,这还有很多科研的事情要做。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吴秋林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政府及社会对乳业高度关注,希望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推动乳业更加健康、稳健地发展。

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永杰在致辞中表示,乳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制、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迫切需要乳业健康、良性、稳定地发展,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改变,促进研发能力提升和质量安全水平,满足群众乳制品的需求,实现我国乳业现代化。我国乳制品企业深感责任重大,始终坚守初心品质,助力国民健康,推动中国乃至全球乳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个性化、食品化、场景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如何从研发的角度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宏谈到,在大健康的背景下,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的实现路径是通过以科技为支撑的前瞻性母婴营养研究队列,以及持续完善的高分量、多组学的技术,结合人体健康大数据来实现精准的营养干预,运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概念来推动中国乳业的全面升级和行业创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中国人不太喜欢喝奶的整体意识在去年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大改观,这得益于乳企不断持续的科技投入。但同时也要看到,要从喝奶到“吃奶”,奶制品的多样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乳企要加大产品品类的创新。“要发挥正向宣传作用,让各个阶段的人群都能科学消费乳制品,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表示,目前我国每天人均消费乳品量低,如何在社会上营造更好的乳制品消费氛围?营养科普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推动。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围绕品质、创新和国际合作分享了伊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云战友表示,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安全是前提。在防控风险方面,伊利建立了早期风险识别数据库和风险预警系统。在消费者洞察方面,建立了大数据雷达,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关注热点。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伊利可精准化开发产品。云战友认为,要靠创新实现产品既营养又好吃。为此,伊利在国内外分设了多个创新中心,在内部形成协同网络,并于去年牵头打造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希望更多乳企针对我国乳业资源禀赋不足的现状,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形成有效、健康的生态圈。

“我国乳业发展的方向是做强、做优。如何做到强和优?这就需要根据产业链来配置创新链,科技界和产业界要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乳业发展。”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研究院院长刘振民在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刘振民建议,一是要开发新品类乳品来拓展乳业发展的空间;二是希望科技界和产业界融合,解决产业中“卡脖子”的共性关键技术;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在刘振民看来,乳业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国内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快速成长十分重要。现在产业链成员企业的问题是产品性能和参数不稳定,市场竞争力弱,科技界需要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里把成果转化进去。

雅培北亚研发总监李翔认为,创新是乳制品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他围绕企业创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坚持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以科学为基础,为消费者带来健康益处的创新是最具价值的创新。这就需要企业提高科研含金量,以扎实的科研研究,充分的临床验证为基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赋予产品和企业更加强大的竞争力。二是新原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创新的源泉,是从上游支持产品和创新的基础。产品的多样化和丰富性,需要有种类丰富的新原料和形式多样的新技术来支持,而新型原料的批准和应用能给乳制品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多的附加值和更好的质量。三是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企业搭建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创新平台,以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且不断整合行业科技创新的资源。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闫永刚认为,未来乳业要实现可持续,还需注重在经济学方面的探索。同时要看到短板效应和围挡效应。在研发中,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此外,企业需要不断创造需求,但是创造需求需要有效的研究。例如,开发奶酪产品,要先了解奶酪文化,了解奶酪的发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其次要规范市场上出现的马奶、骆驼奶等小品种奶,并向消费者普及相关知识。他强调,企业要坚持科学态度、创新意识、诚信原则,重视食品文化建设。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研发高级工程师解庆刚介绍,乳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装备,但目前液奶、奶酪等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应不断加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从而驱动乳品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乳清、乳铁蛋白、初乳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希望能够加大这方面的科技研究。此外,在奶酪开发方面,要把奶酪和中国的餐饮文化结合起来,让奶酪适应中国人,而不是让中国人适应奶酪。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部总监李树森介绍了蒙牛如何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他表示,蒙牛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聚集于婴幼配方奶粉和益生元、益生菌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新工艺设备制造相关研究。在生乳生产源头管理上,蒙牛实现了对牧场的集约化管理,同时在奶牛繁育、饲料控制和生育,奶牛疾病控制上做了很大投入。

“从国家的层面完善目前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路径或者是阶段性的目标。这样的指标体系,将会对企业的引导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体系法规部部长韩俊杰建议。她介绍了君乐宝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实践,并指出我国乳制品企业应不断打造世界级研发中心,不断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研究。

加工联手养殖

保障奶源供应

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奶源建设是重要的根基与保障。但目前我国奶源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北奶南运,西奶东运”的现象。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李强表示,“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奶源作为行业发展的根基,将很难保障行业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常务副局长、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张守文教授建议,奶源基地保障体系应包括: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品生产企业、乳品行业协会。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的综合国力、财力、物力基础比较雄厚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奶源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现代奶牛种源基地建设、奶牛饲草饲料保障能力、以奶农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奶牛健康管理、乳品生产企业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实现奶源自有、自控的全产业链模式等五个方面。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在谈到奶源问题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倡导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纵向联合,形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以降低养殖风险,保证加工企业奶源的供应,以产业链的优势增加双方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倡导都市型乳企与牧区草原型乳业与农牧区乳业横向联合,叠加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三是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有条件的企业要走出国门,利用国际奶源的优势,在资源优势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加强乳清粉、干酪、奶油生产。四是鼓励企业向深加工业发展,多元化发展乳制品。

如何在南方地区建设好奶源基地是企业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作为南方乳企的代表,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张屿分享了明一集团在奶源基地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一是利用福建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实施高山生态养殖,形成发展高品质奶源的有效模式。二是利用5G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规模化、智能化牧场。三是采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保障资源的综合利用。四是实施产业融合,发挥福建高山的地貌优势,结合观光互动体验,建设万亩观光牧场,实现“农牧+制造+观光”三产合一。

完善法规标准

留出空间创新发展

关于加强我国乳制品标准法规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处长刘晓毅指出,助力乳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就是要按照国家 “四个最严” 要求,塑造公平、公平的营商环境。对于国内外企业,监管部门的技术审评和审批要求是一致的。在工作细节上,政府监管部门落实国务院精神,及时落实生产许可法规相关文件的制修工作,指导行业企业生产。如及时出台婴配注册问答,指导企业在适应新国标的过程中,在可行性的情况下顺利通过注册。她建议,行业企业积极向监管部门建言献策,助力科学监管,最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爱东研究员认为,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的各类配套标准来看,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国家营养标准体系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不同人群对于营养健康精准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对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现行标准体系还不能够满足乳品向更高质量、更营养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他介绍说,在乳制品标准体系建设上,下一步,一方面要加强与乳品相关的安全标准建设,织牢食品安全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如未来还会建立GB/T营养质量标准体系,以推进产品营养品质的提升。他希望企业和行业多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加强母乳成分等基础研究,以标准引领和创新驱动提升整个产品品质,促进产业升级。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杨国超用案例分享了对标准法规的观点。他希望主管部门完善法规体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吸收行业意见与建议,做到不重、不漏、不打架、不留白,从而减少行业困惑。完善法规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科学地理解最严谨的标准,而不要让标准束缚了创新。

雀巢大中华区法规与科学事务负责人邸雪枫坦言,标准和法规不能成为产品创新的障碍,不能有太多的商业利益因素,要留出空间能够让产品多元化发展。“很多标准还存在缺失,但也不是标准和法规越多越好,标准的泛滥会降低标准的严肃性。”他呼吁更多的中国企业、专家“走出去”,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