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源争夺战 乳企收购牧场

乳企收购牧场背后:奶源争夺战打响

rydaily rydaily 发表于2020-11-03 21:08:13 浏览3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牧业作为重资产的上游产业,经历了多年低谷,终于迎来了上升期。自今年以来,头部乳企开始在国内大量入股和收购牧场,优然牧业等上游企业也着手登陆资本市场。

而众多企业抢占上游资源的背后,是由于今年春节以来原奶价格的飞速上涨,压缩了众多乳企的利润空间。为了保证获得原奶价格的稳定以及利润,很多企业选择继续强化上游产业。

此外,自去年巴氏奶升温以来,众多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在内均加入了竞争。但由于巴氏奶冷链的限制,出现了全新的品种超巴奶(杀菌温度为125~138℃,保持2~4/秒,并将产品冷却到7℃以下进行贮存和销售)。超巴奶保质期延长到15天左右,极大地扩展了供应区域,这就使得供应链覆盖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城乡地区成为可能。

“普通的液态奶可以将原奶吹成大包粉,再调制成牛奶出售,这意味着乳企可以从国外大量低价进口大包粉,但超巴奶的崛起意味着企业需要在国内各个区域建立牧场。”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说。

此外,通过今年奶价飞速上涨可以看出,大牧场具备生产成本稳定的优点,因而在今年就出现了乳业争相竞买大牧场的情况,宋亮进一步表示。

奶源争夺战打响

此次疫情导致进口大包粉减少,国内原奶价格一路上涨,使得乳企意识到上游产业稳定的重要性。

国家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国内奶价已经连涨5个月,截至10月末,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9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3.9%。目前的生鲜乳价格已经到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中国乳业贸易月报,2020年1~8月,我国大包粉进口70.46万吨,同比下降-3.9%,均价3340美元/吨,同比增长12.5%。

原奶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存栏量持续减少。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在2019年,原奶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了很多散户减少了存栏量。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进一步减少了存栏量,导致今年春季以来,散户手中存栏量达到谷底。王丁棉认为,在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原奶价格仍旧会继续上涨,因为存栏量的恢复需要一定周期。

有奶农告诉记者,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去年底国内奶牛出现的结节病疫情,直到目前都没有彻底根除,且结节病使得母牛更容易发病且死亡,这使得奶农不敢大面积增加存栏量。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8月,在新疆地区首次发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根据农业部的公告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浙江、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广东都已经有结节病疫情。

根据奶农的说法,目前市场流通的原奶价格已经达到了6.5元/公斤,接近去年价格低谷的3倍。很多乳企为了争夺奶源,与奶农签订了两到三年的长期供应合同,价格也到了4.5元/公斤。“以往,长期合同很少能够超过2.5元。”奶农说。

原奶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乳企生产成本逐步上升,梳理今年乳企第一季度和半年报来看,由于绝大部分区域乳企自给率较低,因而上半年的财报净利润均大幅度下滑甚至亏损。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游养殖为主的企业今年均交出较为亮眼的成绩单,中国圣牧预计上半年盈利1.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35万元;现代牧业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上涨69%。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的原奶价格确实存在过高的问题,正常来说,原奶正常价格应该维持在4元左右。此轮原奶价格上涨还是供求关系的原因,虽然绝大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牧场,但仍旧会向外界采购原奶。此次疫情导致进口大包粉减少,国内原奶价格一路上涨,使得乳企意识到上游产业稳定的重要性。

“自下半年以来,伊利控股的优然牧业开始大量收购资产,而蒙牛也开始要求增加存栏量。此外,该轮奶价上涨明显可以看出大牧场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小牧场,因而今年很多企业都在抢占牧场资源。”高丽娜进一步表示。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奶业D20强峰会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未来5年伊利将投入300亿元,在资金、技术、良种奶牛、饲草种植等方面扶持上游奶业。蒙牛则在今年7月完成了加持中国圣牧的交易,由3.83%增至后的股本约17.8%,成为中国圣牧单一最大股东,至此,蒙牛成为了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的大股东。与此同时,伊利旗下的优然牧业也启动了赴港IPO,目前优然牧业的总存栏已与现代牧业相当。

以近期恒天然出售的两座牧场为例,分别出售给三元和优然牧业,在这个时间点出售并不是偶然,根据恒天然的财报显示,恒天然从去年开始就准备出售两座牧场,到了今年出售主要还是终于有买家的出现。无独有偶,9月底,伊利披露拟16.61亿港元收购中地乳业;中国飞鹤拟以30.71亿元对价收购原生态牧业;在去年的12月底,光明乳业以7.5亿元竞拍了辉山乳业在江苏的牧场和工厂。

“在经济内循环的前提下,大牧场所具备的优势开始逐步显现,可以预测的是,未来上游产业将决定乳业在下游的市场方针,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头部企业都开始着力布局上游产业。”宋亮说,但在短期时间来看,由于原奶的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影响,大部分乳企都会在今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鲜奶中的较量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超巴奶的兴起,未来鲜奶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乳企竞购大型牧场,除了增加奶源的自给率以外,实际上还有更多考量。即争夺鲜奶的市场主控权。按照行业人士的观点,消费者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鲜奶与普通牛奶的区别。

中国报告网数据显示,巴氏奶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343亿元,其年增速从2011年以来基本保持在7%以上,2015~201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8.8%。低温奶目前已经有了3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未来的几年会达到500亿元以上的市场。

2017年4月,蒙牛正式成立鲜奶事业部。2018年初,蒙牛推出3个鲜奶子品牌:新鲜严选、每日鲜语、新鲜工厂。伊利则立足哈尔滨市场布局鲜奶品牌百格特。2019年,君乐宝推出保质期达到19天的鲜奶悦鲜活,其产品覆盖的市场半径大大增加。

“巴氏奶由于保质期短、低温保存、冷链运输要求高且仅有7天的保质期,导致其覆盖半径始终受限,限制了北方奶源向南方运输的半径,超巴奶则成为抢占南方低温奶市场的最好产品。”宋亮说。

资料显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解释巴氏杀菌技术的时候提到,超巴氏杀菌技术是指杀菌温度为125~138℃,保持2~4秒,并将产品冷却到7℃以下进行贮存和销售。超巴技术只是个统称,包含多种技术模式。

记者了解到,超巴奶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概念。此前,很多进口超市所出售的进口配制巴氏奶均是超巴奶的一种。目前,国际上所述的超巴奶技术分为两种,英式ESL工艺,将牛奶加热到90℃保持5秒钟瞬时降温,保质期通常为14~30天;美式ESL工艺瞬时加热温度则可达到138℃,保持2秒,保质期可延长至45~60天。

“从技术层面,超巴奶与巴氏奶并没有关系,但因为超巴奶保留了巴氏奶的一些特点,因而对消费者而言,一时间是很难区分的。”宋亮说。但从产品力而言,超巴奶确实具备更大的市场空间,给很多以巴氏奶为主要产品的乳企提供了扩大产品覆盖半径的能力。

今年7月,在江苏光明银宝乳业工厂的开工仪式上,生产的第一批鲜奶产品“新鲜牧场”进入公众视野。不同于光明以往主打保质期7天的低温巴氏奶,“新鲜牧场”采用的是超巴工艺,保质期可达15天。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也表示,“新鲜牧场”帮助光明乳业很好地阻击了竞品,拓宽了销售半径。

超巴奶相较于巴氏奶而言,从产品力上具备了众多优点,但仍旧对企业提出了一定要求,特别是超巴奶的生产技术门槛要求企业具备大型牧场,在某个区域拥有一个大型牧场,意味着可以覆盖周边一大片区域。因而竞买大牧场就成为乳企进军超巴奶的首要条件。蒙牛、伊利已经利用其规模优势在南方加大奶源布局力度,伊利在四川、安徽、浙江、湖北等地拥有自建、合作牧场2000多座,蒙牛也通过收购现代牧业在南方提高鲜奶供应能力。

由于过去鲜奶的发展冷链运输限制,因而鲜奶市场成为区域乳企在行业的“护城河”。但随着技术发展以及超巴奶的兴起,使得头部企业产品覆盖的市场半径大大增加,未来,鲜奶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