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蒙牛旗下雅士利、贝拉米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签约,成为首批拿到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入场券”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乳企。
近年来,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企,从“本土时间”向“国际时刻”跨越,从源自内蒙古的“草原牛”向在全球拥有稳定奶源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国际牛”变身。
优质乳品新国货
不久前,蒙牛集团发布公告,拟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品和饮料企业之一LionDairyandDrinks。
据悉,这是继今年9月拟收购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有机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企业贝拉米后,蒙牛在3个月内的又一次“大手笔”收购。
一直以来,乳制品质量持续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乳品行业飞跃式发展,提振消费者对乳品“中国制造”的信心迫在眉睫。
在蒙牛等中国乳企的推动下,“乳品新国货”的概念应运而生。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将“乳品新国货”的特点定义为“高品质、有创新、懂沟通、好品牌”。
针对“乳品新国货”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奶源短缺、产业链不完善、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他在“2019向中国出口”论坛中提出:“生产一杯好牛奶,与建造一架飞机一样,需要进行充分的全球协作。”
蒙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蒙牛通过收购和自建,在大洋洲拥有了自己的牧场和生产基地,与北欧、中东欧和南美洲的众多大型企业开展奶源战略合作,从美洲购买优质苜蓿,从欧洲引进加工设备,创造了优质的“乳品新国货”。
蒙牛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孟凡杰表示:“此次与安迪苏签约,将实现分属不同行业世界领先公司的强强联合,将科学管理体系更好地引入养殖领域。”
而对贝拉米的收购,则加码了蒙牛的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收购完成后,蒙牛集团将立即着手推动贝拉米实现品牌、品质和服务的全面升级优化,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和拓展中国市场。
扎根海外市场
在新加坡,便利店里随处可见“蒙牛YoyiC”这一标志;在奥克兰,超市里售卖着蒙牛—雅士利公司在新西兰生产的奶粉;特仑苏、蒂兰圣雪冰淇淋……这些在国内耳熟能详的蒙牛产品,已经走出国门。
蒙牛乳业发布的2019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至上半年,蒙牛旗下的30多个产品已远销至东南亚、大洋洲以及蒙古、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及地区。
蒙牛的全球化,不仅仅停留在商品出口的初级阶段,更是一种互利共赢。
2019年1月22日至25日,卢敏放作为中国乳业的唯一代表,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向世界阐述了“全球乳业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倡导全球乳业的共生、共治、共享、共赢。
蒙牛站在全球整体供应链的链条中,思考应在哪些环节扮演重要角色。卢敏放表示:“有些地方我们要投资、加工,让本地的奶源能够促进生产;而在供应链比较完善的地区,我们要去收购或者合作,让当地供应链体系固化下来。”
在印尼西爪哇省勿加西县的蒙牛工厂里,数百位印尼籍员工正在有序工作。他们生产的,是在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都受欢迎的“YoyiC”系列酸奶和乳酸菌饮料。
该工厂在2018年竣工,是继新西兰雅士利工厂后,蒙牛在海外建成的第二家工厂。投产后1个月,蒙牛YoyiC产品就在当地上市。投产仅8个月后,产品已经进入印尼近4万个销售终端,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欢迎。
蒙牛并不止步于此,而是要更加融入当地,将“海外奶源—海外加工—海外销售”的完整链条扎根于海外市场。聘请当地员工只是一系列人才团队搭建工程的第一步,目前,蒙牛已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打通印尼当地人才输送链条,在当地培养乳业人才。
把当地出产的好牛奶,送到当地的销售终端出售,中国和印尼的距离就这样被无形中拉近了。
打造绿色节能工厂
在海外,蒙牛也履行着社会责任,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把海外基地视作市场来运营,更为当地建设做出贡献。
自2013年运营至今,地处新西兰的蒙牛雅士利工厂助力其所在的波基诺小镇,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增长。在此期间,这座偏远小镇人口数量实现翻番,工厂里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
来自波基诺当地的产品服务经理莱顿.凯特莱夫欣喜地表示,他在工厂结交到了不同国家的好友。
怀卡托地区政府负责人艾伦.桑森说,雅士利对当地经济和社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为中国带来这样的投资项目感到欣慰。”
在环保方面,蒙牛打造绿色节能工厂,在确定办厂之初,雅士利团队就积极配合新西兰政府对办厂环境进行审核。当时的雅士利新西兰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写信给当地每一户居民,保证工厂会严格遵守新西兰环保条例。
蒙牛印尼工厂锅炉房里,放着2台3吨的立式天然气锅炉。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在的中印经贸合作园区内,蒙牛是唯一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而非石油液化气的企业,成为降低污染的表率。
蒙牛还在印尼投资建设专有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1300吨,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出水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这些措施让蒙牛在海外市场更加融入当地,也让蒙牛总裁卢敏放提倡的全球乳业共同体倡议更加深入人心。